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天然的尚好?——水產品潛藏之風險


鄭亦茹│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

  近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危害人體的食品添加物議題備受關注,標榜「天然」的食品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然而,真的是天然的尚好嗎?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指出,除了化學性的食安問題之外,腸炎弧菌與天然毒素也亟需注意。

讓你吃得更安心-水產品的品質檢驗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黃柏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食安風暴席捲全台,實際上,許多我們吃進肚裡的水產食品是經過加工製造,例如魚丸、魚鬆、魚罐頭、魚冊、魚餃、干貝、烏魚子、一夜干、魷魚絲、蝦丸、蝦餅等,但你知道嗎?這些用來製做加工品的原料水產品,必須經過相關衛生品質檢驗,並須符合食品法規條文《食品衛生標準》所訂定的檢驗規範,才可以將這些符合衛生標準的水產品進行加工製造。在食安問題層出不窮下,這些檢驗究竟能不能確實為民眾把關呢?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木造舢舨船之新生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在每個下班的時間穿梭於渡口,伴隨著汽笛聲,舢舨船來回的運輸,讓高雄鼓山與旗津間的渡口成為全台最熱絡的渡口之一,但那已成為過去的景象。2009年高雄市政府舉辦世運期間,市政府為避免舢舨船危及到遊客與高雄港其他船隻的航行安全,並以有礙觀瞻等理由,強制收購並銷毀了最後一批舢舨船,讓清代航行至今的民營擺渡航線,從此走入歷史。

木造舢舨船的新生與原理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舢舨,又稱三板、杉板,在臺灣文獻記載中,是一種捕魚與接駁用小船,可說是最廣為使用的木板船,由筏或獨木舟改良而來的航海工具。傳統木造舢舨船長由56公尺到89公尺不等,用搖櫓或雙槳行駛,近海使用則會加上風帆。近年所使用的舢舨,多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製作,使用舷外機做為動力。舢舨因為水淺,及大船常需要小船的接駁,或是在近岸作業等需要,故發展出適合台灣西海岸特殊港口型態所需要的船型─結構簡單,吃水淺,容易操縱,具有較好的適航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