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養殖智慧結晶:「做水色」


林伊辰│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系
鄭力軒│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養魚先做水,是台灣養殖業界普遍的常識,但是「做水」是什麼?做水就是「做水色」的簡稱,什麼是「做水色」?
概言之,魚塭的水養殖出微細飼料生物,讓放入魚塭的魚苗、蝦苗可以在初期馴化的過程攝食,微細飼料生物包含浮游動植物、原生動物和細菌,其中藻類維持可穩定水質、增加溶氧量,由於藻類在池裡長成後會含有濁度呈現不同顏色,因此就將這個養殖基礎工作稱為「做水色」。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養殖智慧結晶:「透南風、迓地氣」


林伊辰│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系
鄭力軒│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台灣的養殖漁業在技術上享譽國際,無論是早年的草蝦王國,或是近年來石斑、台灣鯛等漁業養殖,皆聞名世界。但耐人尋味的是,台灣的養殖系統是非常家戶化的,而非大企業進行一貫化的養殖,並且分工十分精細,依據不同養殖種類,在育種、孵化、種苗、養成的過程中不盡相同,甚具特色。

甩不掉的濕氣 南風天


黃柏菀│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冬末春初,也是百花盛開、爭妍鬥豔,吸引許多民眾趁著春節假期,出外踏青賞花的好時機。今年年初天氣乍暖還寒,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穩定的狀態、溫度宜人,除了部分地區晚間受到南下大陸冷氣團影響,氣溫開始稍微下降,令人略感涼意外,在初四、初五一波微弱的東北季風過後,西南風便開始吹向臺灣,天氣將變得溫暖而潮濕。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養殖水產的品質檢驗


王御風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鄭亦茹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

一般我們食用水產的來源有兩種,一為捕撈魚,一為養殖魚。就台灣人食用的比例而言,養殖水產比遠洋水產為多,台灣亦享有養殖水產王國的盛名,常見養殖水產品如虱目魚、吳郭魚、牡蠣、文蛤、草蝦、青斑、白蝦、午仔魚、銀驢、海金鯧、龍膽、七星鱸魚等。這些養殖水產品的食用安全,須經檢驗來把關。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謝淑玲系主任說,在養殖過程裡,由於疾病極容易經由水體擴散或環境影響所傳染,因此疾病的防範是重要的一環。其中,氯黴素類、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藥物是價格低廉、效用良好的三種水產疾病防治藥品,儘管如此,這些藥物卻很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目前皆已列為禁用藥品。因此,養殖水產品進入食用階段前,必須針對這三種藥品進行檢驗。

養殖水產食安亮紅燈


鄭亦茹│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

20147月下旬,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5月份禽畜水產品殘留動物用藥聯合稽查結果,此次共抽驗106件市售水產品,檢驗項目包括氯黴素類、硝基呋喃代謝物類等88項動物用藥,結果計有4件午仔魚、1件金錢仔、1件紅衫魚及1件台灣蜆等6件檢體違規,不符合衛生福利部公告「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之規定,不合格率6.6%。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合格水產品就出現於家樂福、台糖等大型量販店,對一般消費大眾而言,可說是觸手可及,一旦成為盤中佳餚,將對國人健康產生莫大威脅。孔雀石綠等動物用藥是過去養殖業者用於治療及預防疾病的藥物,效果良好。然而這些藥物若殘留於水產品中,被民眾吃下肚,將殘留於人體,長期下來恐致癌症、基因突變、胎畸形等危害。目前政府已對動物用藥訂定「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作為規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對市面上的水產品進行不定時抽查,並公佈不合格檢體的照片、採樣縣市、檢驗結果、風險分析與後續追蹤狀況。

▲養殖水產的食安亦是值得關注之議題(圖片來源:鄭亦茹攝)

近來開始有業者強調「無毒」、「零汙染」的理念,僅販售經檢驗合格的水產品。此外,更有業者投入無毒水產養殖的研發與推廣,其作法包括改善養殖環境,強調養殖用水乾淨無汙染,捨棄過去常用的化學藥物,改用添加礦物質、維生素及其他營養源的方式保持魚苗健康。食安問題弄得人心惶惶,消費者在購買水產時多一分對其風險的認識,對飲食的安全與健康可多一分保障。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關鍵字
水產品、動物用藥殘留標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