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鬼頭刀-魚排界的明日之星


黃于津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鬼頭刀為台灣東部常見魚種,近年開始受到歐美市場的喜愛,但要進入國際市場時須獲認證,因此「新港鬼頭刀 (HSIN KANG MAHI MAHI)漁業改進計畫(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FIP)應運而生,並於10498日獲SFP(Sustainable Fisheries Partnership)網站正式登錄。鬼頭刀是台灣第一個執行FIP且獲得登錄國際網站的魚種,究竟為何要推動鬼頭刀FIP漁業改進計畫是什麼呢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極地研究對台灣的啟發


黃于津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2009年至2012年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人員陸續與國立東華大學、正修科技大學以及國立中山大學合作,透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前往南極,跟隨極地研究考察團隊前往南、北極從事極地研究。究竟生處熱帶、亞熱帶的台灣,為何要在極地從事研究又有何啟發性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台灣魚類尋根之行


黃于津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對魚類研究者來說,魚類的原始研究文獻、模式標本為重要的研究基礎,舉例來說當一個新種被發現時,要如何確認牠是未發表的新種,抑或只是變異﹖為了獲得相關資料或親眼觀察模式標本,魚類研究者往往須投入大量時間於搜尋、翻閱相關文獻資料,甚至遠赴國外確認相關資料及標本,一來一往之間,往往需付出相當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