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環境變遷 ∣ 科技部新媒體計畫
首頁
關於我們
文章清單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海事油汙汙染防治之道
蔡佩玲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人類使用海上載具從事運送、研究與探採等活動,雖然便利卻也成為海洋汙染源。台籍貨輪「德翔台北」號自
2016
年
3
月
10
日起擱淺在新北市石門海域,
25
日船身斷裂,船體重油外洩,造成石門海域生態破壞,並影響大台北魚貨供應。船上載有約
242
立方公尺的燃油、
37.5
立方公尺潤滑油及
35
立方公尺廢汙油水及
614
個貨櫃,若船隻翻覆,沉於海中的的船體,其燃油及化學物質污染需
4
到
5
年方能復原。
閱讀更多 »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從實驗標本到文創商品-透視魚
黃于津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近年,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研發之下,將實驗室常見的魚類透明骨骼染色標本,開發為文創商品。究竟為何要製作透明骨骼染色標本
﹖我們從魚類的
透明骨骼染色標本能獲得什麼訊息
﹖
閱讀更多 »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生態魚塭-多營養階的立體養殖系統
蔡佩玲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養殖漁業為了維持水質,採用不斷的大量換水的方式。對於位列第
18
名的缺水國
—
的台灣來說,每年用於養殖業的的地下水即高達
10
億立方公尺,佔用水量的
8.30%
。長期以來,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傳統養殖模式,造成地層下陷、廢水汙染及病菌蔓延等環境問題。
閱讀更多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