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夏日危機 海洋弧菌


黃柏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20154月中旬,傳出有民眾吃生蠔感染海洋弧菌並引發腦部病變,導致全身癱瘓。類似案例也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紀元根據雅虎新聞在615的報導,該餐廳於菜單上已有註明生食或未煮熟之貝類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警告標語,其中一位民眾因生食海鮮感染,另一位則是多次接觸海洋弧菌導致。今年已有8人遭到感染,其中2人死亡。
臺灣海洋弧菌感染的相關新聞雖不常見,但也必非極少發生。在2014年同樣發生在炎熱的6月,雲林一名患有糖尿病的婦人在煮蝦的過程裡,被從鍋中跳出的蝦子刺傷腳背,原本不以為意,但由於蝦子帶有海洋弧菌,不到3小時婦人遭刺傷的腳部便開始嚴重紅腫,並有發燒的現象,立即前往就醫,險遭截肢。然而在2012年一名受到感染的婦人就沒那麼好運,該位民眾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病史,也是在料理的過程中被蝦子刺傷,傷口於隔日清晨發作,接受就醫後卻因敗血症休克死亡。
海洋弧菌又稱創傷弧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創傷弧菌具極高的死亡率,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感染,而容易感染的高危險群通常為免疫力低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民眾,例如肝硬化、B型及C型肝炎、糖尿病、腎衰竭等。要有效避免感染創傷弧菌,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生食海鮮,由於創傷弧菌只要透過攝氏60度烹煮約16分鐘即可滅菌,因此料理海鮮時務必確認是否全熟,才可安心下肚。
烹調海鮮務必以全熟為主(圖片來源:何彥廷攝)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關鍵字
海洋弧菌、創傷弧菌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