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天然的尚好?——水產品潛藏之風險


鄭亦茹│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

  近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危害人體的食品添加物議題備受關注,標榜「天然」的食品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然而,真的是天然的尚好嗎?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指出,除了化學性的食安問題之外,腸炎弧菌與天然毒素也亟需注意。

讓你吃得更安心-水產品的品質檢驗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黃柏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食安風暴席捲全台,實際上,許多我們吃進肚裡的水產食品是經過加工製造,例如魚丸、魚鬆、魚罐頭、魚冊、魚餃、干貝、烏魚子、一夜干、魷魚絲、蝦丸、蝦餅等,但你知道嗎?這些用來製做加工品的原料水產品,必須經過相關衛生品質檢驗,並須符合食品法規條文《食品衛生標準》所訂定的檢驗規範,才可以將這些符合衛生標準的水產品進行加工製造。在食安問題層出不窮下,這些檢驗究竟能不能確實為民眾把關呢?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木造舢舨船之新生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在每個下班的時間穿梭於渡口,伴隨著汽笛聲,舢舨船來回的運輸,讓高雄鼓山與旗津間的渡口成為全台最熱絡的渡口之一,但那已成為過去的景象。2009年高雄市政府舉辦世運期間,市政府為避免舢舨船危及到遊客與高雄港其他船隻的航行安全,並以有礙觀瞻等理由,強制收購並銷毀了最後一批舢舨船,讓清代航行至今的民營擺渡航線,從此走入歷史。

木造舢舨船的新生與原理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舢舨,又稱三板、杉板,在臺灣文獻記載中,是一種捕魚與接駁用小船,可說是最廣為使用的木板船,由筏或獨木舟改良而來的航海工具。傳統木造舢舨船長由56公尺到89公尺不等,用搖櫓或雙槳行駛,近海使用則會加上風帆。近年所使用的舢舨,多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製作,使用舷外機做為動力。舢舨因為水淺,及大船常需要小船的接駁,或是在近岸作業等需要,故發展出適合台灣西海岸特殊港口型態所需要的船型─結構簡單,吃水淺,容易操縱,具有較好的適航性能。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看見台灣」裡的後勁溪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2013年底喧騰台灣關於後勁溪被大量工業汙水汙染的新聞,社會大眾無人不知,當時高雄市環保局提供的大量泡泡水照片,十分怵目驚心,那些泡泡幾乎淹沒整個後勁溪排水口溪面。今日若行經後勁溪德民橋旁,排水孔偶爾仍冒出大量泡沫水,這景象不禁令人猜想這些泡泡水是如何產生?這些泡泡水內含哪些成分呢?

日月光廢水案 一審判決引爭議

吳孟青│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201311月,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紀錄片在台灣掀起一陣熱潮,眾人懷抱著愛台灣的熱情進戲院欣賞此片,電影中被染紅的後勁溪格外受人注目。此時也爆出高雄市環保局於同年101日,在後勁溪德民橋下測得強酸廢水,ph值高達3.02,經過追查,發現是鄰近的日月光K7廠所排放的工業廢水。此事引發國人憤怒,引起高度注目,檢調約談相關主管,K7廠亦於1220日遭高雄市環保局勒令停工。201413日,檢察官起訴日月光K7廠長蘇炳碩等五人,但董事長張虔生等高階主管則因「不知情、未指示」獲不起訴處分。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海洋暖化,魚群何去何從?

陳昭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春江水暖鴨先知,季節性氣溫變化會導引水溫變化,那麼溫室氣體增加所造成的大氣暖化,海洋是否也受到影響?若受影響,那海洋中的魚群是否亦知?根據過去分析顯示,全球暖化亦會影響海溫上升,明顯例子如北極融冰。北極的冰為海上浮冰,一般高度僅在數公尺左右,對比於南極大陸上之冰層高達數公里高度,可說相當薄弱。在當前進行中之全球暖化衝擊下,上有大氣溫度上升,下有海水增溫,北極冰層正快速融解,推估於未來20-30年內,北極冰帽將在夏季中完全消失。

海洋暖化 秋刀魚不來了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寒露時節是秋刀魚最肥美的產季,營養價值高,又能抑制高血壓,無論是蒲燒或鹽烤,都令人食指大動,是饕客趨之若鶩的美味焦點。然而,近年來,秋刀魚捕獲量減少的新聞甚囂塵上,究竟秋刀魚的生活型態為何?為什麼秋刀魚捕獲量減少了?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烤肉飄香數十年─環境衝擊知多少

陳昭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在傳統習俗節慶上,春節與中秋是家團聚的好日子。前者以吃年夜飯圍爐方式相聚,除舊迎新展望未來!後者近年來衍生出另一種圍爐方式,全家親朋好友在戶外皎潔明月相伴下,以烤肉圍爐形式,一面凝聚回家遊子的溫馨情誼,同時共賞中秋明月。但在一串串烤肉產出之餘,對環境的衝擊影響,卻在一塊塊木炭燃燒成灰燼後隨之而來。

中秋烤肉人人愛,飄香越多傷越重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曾幾何時,中秋節烤肉取代中秋賞月、吃月餅、戴柚皮帽等中秋節習俗,變成台灣人過節主要習慣之一,「一家烤肉萬家香」,中秋烤肉確實很香,但這陣陣白煙四處飄散,卻影響台灣的空氣品質。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64年首見「零八颱」!八月怪天氣!

陳昭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台灣夏季悶熱的氣候,氣溫居高不下,讓霜淇淋於暑假期間熱銷,各家超商紛紛推出新口味尬人氣。透過霜淇淋熱賣情況,間接顯示台灣的氣溫居高不下。
  今年夏天不僅熱,整個8月沒有任何颱風登陸台灣,也是64年來首見。

奇怪,颱風哪裡去了?

陳昭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颱風一直沒來,令人感到憂心(圖片來源:盧昱瑞攝)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變臉」的丙烯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2014731日高雄發生驚人的氣爆,元兇是石化產業的重要原料:丙烯,丙烯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吳淑黎教授解釋:「丙烯(Propene)分子式為C3H6,是一種無色的氣體,有淡淡的汽油味,在大自然中能找到微量的丙烯,工業大量生產則由石油、天然氣裂解的方式取得。」以甘蔗、大豆等生質能源提煉出來的綠色丙烯也逐漸受到注目。

前鎮丙烯氣爆始末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2014731日晚上1157分,高雄市區三多路、二聖路、凱旋路一帶發生氣爆,沿途炸毀超過4公里長的道路,迄今計有31人死亡、280人受傷。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文章清單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第十三期
第十四期
第十五期
第十六期
第十七期
第十八期
第十九期
第二十期
第二十一期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
第二十四期
第二十五期
專題報導:乾旱


關於我們

       這是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執行科技部新媒體計畫所開設的部落格,內容主要是關於海洋、環境、科技的新聞與專題分析。本校近幾年執行教育部「STS 教學計畫」及「公民素養陶塑計畫」,分別製作「高海大科技與社會電子報」、「後勁社區報」、「旗津鼓山社區報」,運用網路電子報、傳統平面報紙,報導當週科技與社會最受討論及學校附近社區最值得採訪之新聞。本計畫將延續原有之成績,以海洋與環境為主軸,推出「海洋與環境變遷」,討論與海洋、產業、環境相關的科學新聞。希望能藉由本校的海洋背景,以及長期對環境議題的追蹤,對於周遭發生的新聞,藉由科學專家加以分析解讀,讓民眾能對這些議題更深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