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無聲的守衛 海洋雷達


黃柏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臺灣四面環海,東臨太平洋、西有臺灣海峽,北與大陸東海相接,南則有巴士海峽,經年有洋流經過,在交替之作用下使波浪複雜多變,又因為坐落於亞熱帶氣候區,充足的陽光讓海水溫度適中,適合多種海洋生物棲息,此外還有各種不同的優勢,造就臺灣如此豐富的海洋生態。然而大海深不可測,渺小的人類該如何深入了解海洋?
早在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成立之時,就開始漫長的「臺灣四周海域表層海流即時觀測平臺計畫」。歷經六年,終於在2015310號宣布「環台岸基海洋雷達系統(TOROS)」建置完成,該計畫共耗資兩億,建成17座雷達觀測站,環繞臺灣長約1200公里的海岸線。全天候不間斷地「掃描」大面積表層海流,觀測距離最遠可達200公里,涵蓋海域面積幾乎是台灣的5.4倍。
TOROS可藉由收集與分析各時期海流方向來進行預測,例如20146月發生於墾丁南灣的遊客落水事件,即是透過TOROS觀測分析後的資訊指出失蹤者的位置,讓海巡署順利找到該名落水遊客。此外,該系統也能應用於海洋生態保育,像是分析臺灣經濟海域內魚苗分布位置或珊瑚礁產卵流向,以利協助棲息地之保護。在未來將積極開發「海嘯預警偵測」,並期望將該系統導入海巡搜救系統,有如媽祖身旁的千里眼、順風耳守護台灣,提升海難搜救效率。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關鍵字
環台岸基海洋雷達系統(TOROS)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