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2015年5月中旬起,天氣變化極端,全球天災頻傳,美國中西部出現嚴重的乾旱狀態,而德州卻連日大雨不斷造成水患,接著是遭到熱浪襲捲的印度,將近50度的高溫奪去數千人的性命,甚至讓柏油路融化、扭曲變形。澳大利亞氣象學家認為,如此異常的現象,可能與目前正在形成的聖嬰現象(El Niño)有關。
實際上聖嬰現象的產生早有預兆,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與美國國家氣象局(NWS)監測歷年海平面溫度的報告顯示,自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海平面溫度皆高過美國氣象預報中心(CPC)所定義的攝氏0.5度,且持續將近6個月,符合聖嬰現象發生之條件。
然而過去台灣遭逢的嚴重災變,例如1959年侵襲中南部造成八七水災的艾倫颱風、1986年路徑詭異並二度登陸台灣的韋恩颱風、1997年暴雨導致汐止等地嚴重積水且發生山崩意外的溫妮颱風以及2009年重創台灣,留下八八水災之痛的莫拉克颱風等,對照Golden Gate Weather氣象預報網根據CPC所提供的海洋Niño指數資料進行整理後的表格顯示,上述幾個颱風皆發生在聖嬰現象出現的年間,但是否有所關聯仍是專家們持續探討的問題。
不論聖嬰現象是否如同專家所預測地越演越烈,接著台灣將逢較容易發生颱風的七、八月,隨時做好防災準備、未雨綢繆,平常多多關注氣象新聞,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適當的對策。
▲ (圖片來源:羅仁宏 攝)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關鍵字
聖嬰現象、熱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