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黃昏斜陽映在旗津海邊的沙灘上,赤腳走過的愜意,未來很可能只能留存於記憶之中。截至2012年為止,高雄市政府監測旗津海岸將近10年之久,發現當地沙灘因長期受到海水侵蝕,導致海岸線逐年退縮,目前已流失約30座足球場的面積。
沙灘的流失,讓人與海的距離變的遙遠。高雄旗津海岸是每逢假期遊客便絡繹不絕的熱門景點之一,但由於海岸線受到嚴重侵蝕,連帶當地的紀念公園坡岸也跟著被掏空而坍崩滑落,公共設施嚴重損毀,而圍起了黃色警戒線,讓遊客只可遠觀,太靠近便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此外,也因海岸線變得短狹的緣故,每逢颱風侵襲,浪頭便容易直接翻到岸上,且豐沛的雨量更加速了沙量的流失,若不設法改善,海水將侵襲旗津內陸,鹽化土壤破壞本地生態,更影響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了防止旗津沙灘繼續流失,高雄市政府於民國100年編列七億元預算,開始著手進行離岸潛堤保護工程,以減緩波浪流速達到保護沙灘的功效。而在2014年8月,原本多處公共設施受到損毀的旗津海岸公園已完成首階段的修復,配合離岸潛堤保護工程以及後續的養灘,讓過去逐年流失、變窄的旗津沙灘能夠重新開放,且沙灘面積得到復原、甚至增長,讓當地居民與遊客又能夠安心戲水、赤腳漫步在溫暖的沙灘上。
▲(圖片來源:何彥廷 攝)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關鍵字
離岸潛堤保護工程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